记者 徐文宇 通讯员 小福

黄峰(中)在实验室。
近日,福州大学研究员黄峰获评2021年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并作为2021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福建省推荐人选。
“科技创新如同跑马拉松”
黄峰今年42岁,上中学起便对航空航天、光电子等前沿科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要想祖国强大,就必须勇于创新、敢于攻克核心技术,不受制于人。”黄峰说。
从2007年第一次主持国家863计划课题,到后来担任科技创新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20多年来,他在光学前沿领域潜心钻研。
2018年5月,黄峰大胆提出将一种新体制光电成像技术率先应用于航天遥感领域的构想,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在研制中,困难和挑战接连出现。有一个核心部件既要克服极端的温度变化、冲击振动等环境影响,又要保持高精度和严格限定的尺寸重量。这在该材料现有结构技术中几乎达到物理极限,研制陷入困境。有关专家提出对总体设计方案进行大幅改动,或舍弃部分的功能。
黄峰则通过优化光机结构设计,用反复测算的数据和大量的仿真实验结果说服了有关专家。最终,该核心部件通过各项严格测试,满足了所有性能要求,一举打破传统技术路线的局限。
而这只是新型光学载荷研制任务遇到的诸多困难之一。“科技创新如同跑马拉松,非意志坚定者不能到达终点。”黄峰说。
2020年8月23日10时2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九号05星和多功能试验卫星、天拓五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黄峰和他的科研团队观看了电视直播,心中激情澎湃——其中的试验卫星,搭载着他们研制的新型光学载荷发射成功,实现了新型光学遥感技术的突破。
追“光”逐梦永远在路上
经过多年奋斗,黄峰在新体制光电成像技术的基础理论、算法模型和光机系统设计上获得多项原创性成果。
2019年6月,福州大学与企业联合组建先进技术创新研究院和研究院产业公司,推进新体制光电成像技术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黄峰担任了首任院长。研究院成立两年多来,组建了6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中心,完成科研设备建设投资3000余万元,承担各类科技项目20余项。
黄峰还联合相关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组建了光电信息新技术产业联盟(福建),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发全天候海洋光电监视/监测产品、新一代安防监视成像产品等6个产业化项目。
如今,黄峰和他的团队仍在“科创赛道”上追“光”逐梦。
福州晚报:
http://mag.fznews.com.cn/fzwb/2021/20210907/20210907_A01/20210907_A01_4.htm